我時常說我沒有Dream Car,因為我喜歡做白日夢的時候甚至不認為長大后能買得起車,現(xiàn)階段的我只是根據(jù)需求和財力,選了一臺最適合我的車,并且把它改造成我喜歡的樣子罷了,而這臺寶馬E92就是想階段最適合我的車。
收一臺老車,如果沒有預(yù)先做功課,單憑一腔熱血就搞,那是不現(xiàn)實的,從找車源,到研究車輛特性以及未來長期持有所面對的通病陸陸續(xù)續(xù)耗費了半年。不想始亂終棄,就應(yīng)該先把需要面對的困難盡量研究明白一些,而不是滿腦子只有情懷大V8,很多時候情懷在困難面前不值一提。
收車時候自然是目標對準碳頂?shù)暮笃诳頔92,不過收這種保有量很低的老車(跟普通三系比)也看緣分,區(qū)域排放限遷導致同一時期在你面前可選的車源是極為有限的,可選車源里碳頂?shù)囊鐑r過分的高出了我預(yù)期,湊巧遇到了有個車友要出他的LCI天窗版,于是就約了去看車,看完后聊了聊車況,做了些基本查驗,很快就全款把車給定了,除了車漆不好,這車整車連鈑金都沒做過。
車到手后,去4S做了個基礎(chǔ)檢測(免費),主要是看看車的底盤狀態(tài),輪胎剎車和機蓋內(nèi)的滲漏狀態(tài),技師小哥比較耐心的檢查了一遍,結(jié)論是底盤狀態(tài)相當好,機艙內(nèi)除了氣門室蓋密封圈老化導致的滲漏其他沒啥問題。
坦白說啦,原車的模樣其實很好看,鈦銀色的改色膜很像天然的車漆,但是由于種種原因,原車內(nèi)外的細節(jié)都離我的要求存在差距。
主要問題有:
1.漆面不平整導致貼膜貼的也不平整,并且膜面有一定的損傷和局部起泡,但是車洗干凈拍個照還是挺唬人的。
2.前唇(或者叫包角)和尾唇,尾翼都是成色狀況不佳
3.原車的MP排氣管徑太小,別說威武了,小的甚至有點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
4.大燈線路被改過(改成白色的LED)但是線路可能有問題或者燈泡接近完蛋導致4個眼睛有1個眼睛是紫色,另外3個也不是很純粹的白光,一到晚上還以為是5萬塊的車在路上跑…
5.內(nèi)飾真皮成色還可以但是缺乏護理有點失去光澤,塑料或者塑膠材質(zhì)的內(nèi)飾板成色糟糕或者充滿劃痕。
這次E92要整備的有三方面,第一方面是老化件的替換+既有通病的修整,第二方面是性能提升改件的更換,第三方面是無關(guān)于性能的一些顏值調(diào)整。
先說下全車油水,老性能車的油水配件是最多的:
1.機油(9+3升)
3.后差速器油(1.5升)
4.轉(zhuǎn)向助力油(1升)
5.剎車油(1.5升)
6.防凍液(7.5升)
機油原廠加注量要求是8.8升,每5000公里更換一次,機油標號為0W-60,換機油建議早不建議晚,標號根據(jù)圈內(nèi)一些賽道老鳥玩家的反饋,50的機油他們也用的很好,不過粘度最低也不能低于50了。
肯定有人好奇為何機油要12升,因為整備時候更換了全車油冷,油冷里還有額外的機油量,這個額外的機油量大約有2升,所以實際需要用的精確機油量是11升(保險起見多備1升),也就是這車從出廠時候,主機廠應(yīng)該就兌了11升機油,但是保養(yǎng)更換機油的時候,油冷里面的機油其實是放不出來的,9升新機油和2升殘余的油冷機油混在一起使用,周而復(fù)始,由于油冷的機油是參與全部機油循環(huán)的,因此也不必擔心機油變質(zhì),只不過油冷機油在日常保養(yǎng)里會帶著自行更新。
變速箱油沒有什么固定更換的要求,常規(guī)8-10萬換一換都是可以的,后差油和轉(zhuǎn)向助力油如果怕麻煩跟著變速箱油一起換也行(如果有其他老玩家有更科學的建議也希望及時指正我。)
車如果代步開,剎車油甚至5年再換也無妨,如果賽道頻率高,基本上2年跟著剎車片就一起換了最好,一次更換時候1.5升的剎車油一般用不完,排空氣做的熟的店家基本上1升就夠。
剎車油管其實如果不賽用,原廠也不需要換,換了鋼喉幾乎終身免換了(10年以上吧,再久遠的用車工況我目前也考慮不到)。
波光粼粼的原廠剎車盤美的過分,以至于我覺得不是極限性能控真的不要換改裝盤了。
雖然是大單卡鉗,但是仔細甄別會發(fā)現(xiàn)即使大單卡鉗也是四活塞卡鉗的造型只是沒有殼,這個跟諸多民用車原廠的未經(jīng)細致打磨的銀色單活塞卡鉗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,黑色進一步降低了低廉感,我覺得原廠卡鉗的造型已經(jīng)讓我可以接受了。
清洗剎車泵卡簧
ACL小瓦,背景是新的氣門室蓋總成(浪費錢了)
發(fā)動機內(nèi)部成色讓人驚喜,看過的都說好,十多年應(yīng)該喝的油不錯,前任們對它也不錯。
換下來的上下瓦,磨損程度比較驚人,磨的厲害的是上瓦(小瓦)。
等待更換的軸瓦(小瓦)及螺栓
散熱系統(tǒng)
散熱系統(tǒng)更換,對一輛車來說不是剛需,對我來說是剛需。倒不是說我是賽道老鳥,只是對于E9XM3來說,這車最大的性能短板就是散熱,散熱之于車,就像體力之于短跑運動員,散熱對于車來說,哪怕不下賽道,日常使用中也能極大的降低油溫(酷暑在外面開2個小時,油溫大約97-99,原廠冷卻系統(tǒng)同工況大約要逼近110),繼而對車的質(zhì)量耐久性產(chǎn)生好的幫助(持續(xù)高溫運轉(zhuǎn),橡膠件塑料件容易加速老化,油品也會加速變質(zhì))。既然能補上這個短板,沒有不補的道理。
DO88全套,瑞典國飄洋過海10天到達我手里,幸虧瑞典疫情不嚴重,沒影響出貨,D088作為柯尼塞格的散熱器供應(yīng)商,還是值得信任的,產(chǎn)品質(zhì)感肉眼可見的好。
前杠左側(cè)的導風槽替換件(變速箱油冷前端安裝),外面全濕碳,不過有一點我想不明白,這個濕碳包裹的一面,安裝完了之后是在車內(nèi)部的,從外面壓根看不到,外面能看到的地方,是沒有包裹濕碳粗糙的一面,瑞典人是怎么想的,包子有肉不在褶上?
大小師傅抬了半天才把水箱給抬到原裝位。
托庫的賽用雙離合變速箱油,NKG火花塞,古德里奇鋼喉,紅線后差油
BMC可拆洗空濾,潘東興的轉(zhuǎn)向助力油,德國佬的牌子翻譯的像個西北小孩名。
MOTUL的660剎車油,MOTEK的臺灣品牌剎車片,朋友車隊用的代理產(chǎn)品,買了一套試試看,目前沒下過賽道,街道上用起來很OK。
老美的Prestone防凍液,橙色的。
hasaki機油(臺灣品牌),0W-50的,也是朋友車隊用的,我也無法察覺這個機油好不好,總之不是常規(guī)選項。
整備和維修的一些坑點:
1.寶馬的塑料和橡膠制品基本上屬于易損件,車5年車齡以上,都可能隨時面臨更換,不換也行,再不濟就是滲油和異響,并不是啥天大的問題。
2.氣門室蓋的橡膠圈是整備必換項目,年久失修肯定滲漏,但是到底要不要換氣門室蓋總成這個就見仁見智了,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極有可能會不換,因為我原廠的氣門室蓋狀況良好毫無形變。如果車子遭遇過事故,或者因為其他原因?qū)е職忾T室蓋有形變,就需要更換總成,這種情況單換膠墊不能抵消形變帶來的縫隙,自然也無法根除滲漏(V8發(fā)動機有2個氣門室蓋,一起換了得7000+,而膠墊800塊就搞定了)。
3.E9XM3的小瓦問題,并不會因為你是LCI版本就可以免除,我的親身經(jīng)歷就是雖然是LCI版本,但是大小瓦依舊是前期款的089,088代號,不是后期的強化版,此外,原廠小瓦磨損問題是間隙不合理,原廠中改款的強化瓦只是增加了耐磨涂層,并沒有調(diào)整間隙,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,更換小瓦,坊間傳言都是上瓦選0.025的間隙,下瓦標準數(shù)據(jù),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間隙不需要改,換瓦時候師傅根據(jù)測量可以自行調(diào)節(jié)間隙,此外小瓦間隙0.025其實也不夠大,0.035會更好(待考證)。間隙小導致機油無法進入繼而無法形成有效的油膜保護軸瓦,高粘度機油在面對間隙過小的時候尤其致命,但是間隙也不能過大,過大會有曠量導致異響并且影響穩(wěn)定性。最后,軸瓦其實可能是發(fā)動機內(nèi)部為數(shù)不多的的易損件,與活塞和曲軸不同,軸瓦其實本來就是一個替換件,所以往大了說,長期持有的車友,8年10年換一下這玩意兒成本也算可以接受。
4.軸瓦的螺絲換不換也另說,我的拆下來工況很好,絲牙很整,如果沒有反復(fù)拆裝過,就換一次延用舊的也可以。
5.變速箱油底殼的放油螺絲是有一定幾率滑絲的,大不了就換一個也沒幾個錢。變速箱油底殼原廠有個下護板,如果你換新了原廠的塑料油底殼,這個護板你可以繼續(xù)留著,如果換了鋁合金鍛造的,護板建議拆除,因為鋁合金鍛造油底殼散熱好強度高,不太容易在日常駕駛中被碎石子打壞,此外護板有個副作用會讓鋁合金油底殼的熱量散不出去,金屬比熱容低,升溫快,如果熱散不掉反而適得其反。
6.剎車油管有6個,除了4個輪子之外,后橋還有2個,后橋的油管如果不換就不需要知道在哪里。
7.更換大燈或者電瓶有幾率把腳步空間模塊給燒壞或者丟數(shù)據(jù),省錢方案是咸魚找個人給你恢復(fù)數(shù)據(jù),費錢就是整個模塊換,E底盤寶馬通病,目前沒有行之有效的避免腳步空間模塊出問題的方法,只能說更換電路設(shè)備時候做到全車斷電不要啟動中控行車電腦。
此外還有幾個概率性通病或者說維保項目未來可能要處理的:
1.節(jié)氣門伺服電機(齒輪,電腦版)更換方案就是省錢換齒,費錢整個換
2.發(fā)電機和空調(diào)皮帶輪老化更換(不是正時皮帶,E9XM3沒有正時皮帶,是正時鏈條)
3.發(fā)電機(活兒好可以換銅環(huán),碳刷,調(diào)節(jié)器,活不好直接買總成)
4.傳動軸異響,省錢拆軸把其中一個松動點緊致概率性可以解決,費錢直接升級碳纖維傳動軸。
5.轉(zhuǎn)向助力油油壺蓋在激烈駕駛時候會噴,沒有省錢方案,只能換3D Design的油壺蓋,真省錢就不下賽道。
6.底盤加強襯托(看行駛工況隨緣更換)
7.啟動機馬達或者空調(diào)泵等等等等
8.座椅模塊和啥安全帶推送及水杯彈出裝置。
外觀整備
原廠是白車,但是被首任車主任性的隨意噴了黑漆,黑漆日久生情人老珠黃,二三任車主選擇用貼膜來遮蓋應(yīng)付一下,在我這里總算是把膜給撕了,阿富汗成色的黑武士。
黑漆不知道是脫落了,還是因為漆面不平整貼膜時候打磨掉的,有點像電影里面給主角逃命用的道具車。
做漆做了接近20天,如此耗時是因為整車門阿,機蓋尾箱蓋之類都拆了下來,內(nèi)外打磨到電泳層后重做的漆,雖然客觀條件上永遠也無法和原廠工藝相比,但是已經(jīng)用了能用的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方案,全套巴斯夫鸚鵡漆,打磨完了從環(huán)氧開始處理,此外面漆用了是93-447型號的頂配漆,硬且耐磨。
不過因此能做自己選的色還是很開心的,既然不是原廠,就做個原廠買不到的色會比較好,本來決定選寶馬原廠的布魯克林灰,但是在做漆前一刻,臨時改變主意選了寶馬原廠的牛津綠(E46時代的原廠色,但是E90和F時代的寶馬都沒有這個色),后續(xù)會交代下為何臨陣換色。
旁邊是我的前任座駕,還原后沒多久就賣掉了。
原廠輪轂除了數(shù)據(jù)有點小,輪輻太密擋住剎車盤了,其他都很好。
E92的前臉看起來是最像上了年紀的車的,或者說是最落伍的哈哈。
外觀設(shè)計思路
我?guī)缀趺恳淮钨I車都會把車改成灰色,灰色既平衡又千變?nèi)f化,這也是我對灰色一直熱愛的原因,但這次臨陣改色是覺得不能每次都灰色吧,換個搭配路數(shù)吧。
想來想去,我尋思一個420匹的上古性能車,好像不需要通過營造戰(zhàn)斗氛圍去凸顯自身的性能吧?這個時候我看到了E46M3的牛津綠色,一下子相中,顏色既是原廠色(作為有歷史的車企,如果改了個其他品牌的顏色總覺得不倫不類),又稀缺,并且牛津綠還是有一絲絲豪華氛圍的,考慮到原廠牛津綠其實是比較深的墨綠色,暗光下接近于黑色,如果不做些搭配,一不小心就把車給弄成黑武士了,而這不是我要的效果。
整車的氣質(zhì)就像裝修設(shè)計,人們眼里只有柜子沙發(fā)桌子等大件,但細節(jié)往往才真正決定了整體風格的走向,銀色,白色,金屬淺灰其實跟牛津綠搭配,可以營造出不一樣的調(diào)性,可以讓車子從原廠范兒和戰(zhàn)斗范兒兩種最常見的改裝路數(shù)跳脫出來自成一派。
具體落到實處就是:
1.中網(wǎng)從全黑換回鍍鉻外框內(nèi)黑豎隔柵的早期原廠款
2.M3翼子板燈就用早期款的銀色配黑款,不用黑化的版本
3.輪轂選擇和原廠一樣內(nèi)凹(內(nèi)凹從視覺上有很強的力量感),但是條幅簡化,能夠凸顯原廠優(yōu)美的打孔盤的BBSRIA DB色(譯名是黑鉆色,實際上接近于槍灰,但是像黑鉆石一樣有光感變化的視覺效果)輪轂,寶馬的御用改裝品牌Alpina喜歡用密條幅輪轂,我一度非常喜歡,但是考慮到這種密條幅會完全遮擋住剎車盤,而原廠剎車盤非常漂亮,于是舍棄不用。
4.如何選擇輪轂數(shù)據(jù)達到輪眉齊邊效果,很多老改裝車車友應(yīng)該都是熟知的,但是輪轂和輪胎的如何搭配才能視覺上顯大,似乎從來沒有人提起過,我建議是大J值和窄胎搭配,具體數(shù)據(jù)層面的分析我就不詳述了,此外不要盲從所謂的輪轂J值和胎寬搭配表,這些表都不準。
5.輪胎如果胎紋難看,又臟,輪轂就會顯得小而難看,好好養(yǎng)護和清洗你的輪胎吧。
6.BBS的輪轂蓋我選擇全網(wǎng)都罕見的鉑金色輪轂蓋,當然了這個不是送的,得加錢買,銀白色輪轂蓋跟整體氣質(zhì)很協(xié)調(diào),千萬不要因為車身是綠色就選BBS綠蓋,這搭配的格局可就狹隘咯。
7.尾翼用的低調(diào)的原廠小尾翼,原車沒了,特地收了個拆車的,做漆跟車身做了同色,既顯了車尾曲線,又不破壞整體氛圍。
8.艾斯曼排氣讓我比較滿意的主要是他的顏值,銀色的尾嘴符合豪華氛圍,粗壯的管徑讓整車壓根不需要配什么尾喉就很有力量感。
9.內(nèi)飾整備其實是可以選擇做濕碳的,但是光亮的濕碳顯得有些輕浮,于是最終還是選擇了啞光的干碳。
輪轂蓋雖然很貴,但是這種工藝的確太難造假了。但凡你見過真的輪轂蓋,你就能一眼識破假的輪轂蓋,輪轂蓋我都貼了車衣。
充滿力量感的內(nèi)凹,條幅足夠看到剎車盤,又不會像RI-D那么稀疏,好吧我攤牌了其實RI-D我也買不起。
說句真心話,這個款式的輪轂從搭配效果來說,跟原廠比起來互有勝負,但是質(zhì)感確實是完勝的,預(yù)算不夠的車友完全可以把原廠輪轂翻新一下?lián)Q個新輪轂蓋,加個法蘭換個胎來達成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,畢竟原廠的輪轂也是德國BBS的意大利廠代工的,及時配了BBS蓋子也不丟人。
內(nèi)飾養(yǎng)護和翻新
內(nèi)飾如前所述,能替換的都拆了下來去重新包了日本東麗的干碳纖維,其他搪塑和真皮,就用養(yǎng)護油液擦拭處理,整車的內(nèi)飾雖然不能說跟新的一樣,但是也有了非常棒的質(zhì)感了。內(nèi)飾養(yǎng)護產(chǎn)品沒特別做功課,暫時用了之前買的龜牌的破玩意兒處理了一下,在真皮和搪塑塑料的養(yǎng)護方面,如果車友有什么好的產(chǎn)品推薦也歡迎給我留言~
從來沒有考慮換Alcantara的方向盤,主要是覺得視覺上有點拖沓不利落,但是不可否認握持感肯定是Alcantara材質(zhì)更棒,改動僅僅是把蓋板拆下來包了干碳。
座椅成色不錯,除了主駕駛側(cè)邊下車多有些明顯的磨損,其他幾乎可以忽略。
頭枕永遠是磨損最小的地方。
中控臺板子包了干碳,檔把我覺得干碳影響手感并且還擔心摸多了卡住什么頭發(fā)絲兒或者灰塵,原廠就很好。
中控臺的搪塑成色很好,如果希望一直好下去,除了日常養(yǎng)護要注意,車也要停地下,暴曬是一切內(nèi)飾的天敵。
11年車齡,清潔干凈經(jīng)過養(yǎng)護的內(nèi)飾。
這張拍的不太清楚,后排扶手箱每個蓋子都包了干碳,原車的劃痕多到爆炸,現(xiàn)在徹底安心了。
空調(diào)風口蓋板原廠就是碳纖維紋理的布(紋理是,但是不是碳纖維),但是成色挺好,就沒有改動,主機控制面板原來是塑料了,拆下來包了干碳,很和諧。
最終效果展示
正臉滿滿的散熱器,懂的人一眼就看出來有夠性能。
遠看效果,車尾硬朗但是有些許鴨尾,溜背不明顯但也不是全無。
最美的視角之一。
這個角度拍出來不如實車好看,有點小家子氣。
暗光下真的像黑,有點寶石青那種黑種帶彩的感覺。
原廠側(cè)裙特別有力量感,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。
日常洗車
在我日常洗車經(jīng)驗里:
20-50的洗車基本上都是一個水平,價格差異不保證是否清洗細節(jié),細節(jié)洗不洗純粹看店家的洗車習慣。
60-100的常規(guī)精洗,如果店家負責或者自己在旁邊盯著,細節(jié)勉強說的過去,但是復(fù)雜的輪轂條幅,剎車卡鉗,排氣管,側(cè)裙下方,機艙內(nèi)部,屬于湊合帶著弄,不保證效果。
150-200的深度精洗,從成本上足以支撐用全套進口洗車液處理內(nèi)飾和車外細節(jié)了,機艙內(nèi)也是正經(jīng)深度清洗,并且洗完確實可以真正做到煥然一新(當然我車在整備時候就除過一次油泥了,沒有多少頑固臟),其實在室內(nèi)洗車,無論多少錢,洗完了都覺得還OK,但是車開出去就能看出來差距了,在不下雨的情況下,在路上開2,3天,昂貴的洗車能保持整潔度更持久一些,此外機艙內(nèi)的清洗,普通精洗之后水跡干了之后機艙會回歸灰蒙蒙的樣子,雖然不臟但是看著也不新,深度精洗之后過了一天掀開機蓋還是像新的一樣,這就是銀子的魔力吧(其實是用了更好的養(yǎng)護清洗液和多道工序)
據(jù)我的洗車經(jīng)驗,我會日常在信任的店家洗20-50價位,2-3個月去一次150-200的價位店,前者勝在便宜,后者勝在真正的效果拔群,至于中間的普通精洗我覺得挺雞肋的。
我自己試過拿水擦洗機艙,擦完了挺好,水干了就露餡兒了,專業(yè)的洗機艙的,真的可以做到水干了,再隔一天,還是光亮如新。
雖然200塊一次的深度精洗是非常肉疼,但是偶爾洗一次也是很值的。
結(jié)尾
結(jié)尾沒有什么升華部分,還是那句話,我沒有Dream Car,因為我喜歡做白日夢的時候甚至不認為長大后能買得起車,現(xiàn)階段的我只是根據(jù)需求和財力,選了一臺最適合我的車,并且把它改造成我喜歡的樣子罷了,燃油車終將滅絕,但E92將永遠伴隨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