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的老凱開了10年,從來沒給我掉過鏈子,除了輪胎剎車避震筒幾個損耗件,沒出過其他什么毛病,果然應了那句“開不壞的豐田車”。但是畢竟10年車了,覺得也該換換口味了,于是考慮換車。終于征得家里領(lǐng)導同意后,開始選車,因為還有一臺SUV,所以選車的范圍仍然是轎車,預算初定30W落地。
算上這臺老凱,已經(jīng)開了3臺凱美瑞1臺雅閣了,想換換口味,對美系無感,范圍自然也就落在了歐系。當時寶馬新3系雖然只有325Li的試駕車,不過還是去試了兩次,開起來………….嗯,什么鬼,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寶馬,怎么開著跟奔奔似的,太舒適了,駕駛感受一點都不運動。雖然內(nèi)飾進步很大,但是習慣了奔奔的內(nèi)飾之后感覺這個級別的車內(nèi)飾再好也就那么回事,加上剛換代價格堅挺,撐死2w優(yōu)惠,無感,Pass。
第二次試駕完,剛好看到旁邊停著一臺430i GC試駕車,想著反正有時間也順便開開吧,上車,地板油,變線,入彎出彎,臥槽!這才是我印象中的寶馬,再加上領(lǐng)導一貫喜歡的無框+遛背,當場拍板增加預算,就他了。因為430基本都要訂車,3-5個月不等,現(xiàn)車只有425,還算運氣不錯,碰到一臺礦石灰的425i GC,訂車,辦手續(xù),舊車評估,一周內(nèi)提走。
記得有句話說,如果一臺車每天只是上車下車,了無牽掛,那么它只是一個通勤代步的工具;如果每天下車之后,還會回頭看看,他就是你的伙伴。很慶幸,這臺425i GC是一臺我每次停車后都會回頭看看他的小伙伴,也許他并不完美,但是希望他在我身邊,慢慢變成我更喜歡的樣子。
而主機廠在設(shè)計車輛的時候,除了性能車系列,性能和操控肯定不會作為車輛的首位考慮,成本控制、環(huán)保排放、容錯率等等,太多的平衡和妥協(xié)因素。所以,最終上市的買菜車,在每一位車主的心目中勢必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陷或者短板,這也是我們需要對車輛做一點改變讓他更適合自己的原因。(請注意,不是更好,而是更適合自己,個人認為所有的改裝都是以需求為導向才有意義的。)奈何神州大地目前還沒有統(tǒng)一的改裝規(guī)范,行業(yè)魚龍混雜,以BMW為例,我們沒有類似Bimmerpost一樣的論壇存在,不少人也從不科學上上ins、油管、推特,這也就導致了在汽車后市場各種利用信息不對等賺快錢的亂象。
一、ECU篇
人生這1年最后悔的事情,是沒有咬牙提430i,低功率B48的184hp弱雞動力,是觸動我步入改裝的第一步。我刷了bm3的ECU程序,目前是MKL300鉬頭段,2階95 RON OTS,官方給出的紙面數(shù)據(jù)是276hp,399nm,沒有去馬力機驗證,也沒有崩野01,從datalog來看,目前加98油無論是爆震控制還是點火、壓力,都在安全范圍。
聊聊駕駛感受,最明顯帶來的是動態(tài)加速的信心,感覺小灰能夠及時響應油門踏板,特別是高速超大車的時候。還記得新車剛滿2千km的時候,迫不及待刷了程序的第一箱油,簡直覺得自己像超跑,路上看到誰都覺得在挑釁似的,享受紅綠燈地板油起步的快感。然而從第二箱油開始,心態(tài)逐漸佛系了,安心的買菜接娃上下班,應了那句話,動力就像內(nèi)褲,要有,但不必時時取出示人。
關(guān)于程序的選擇,最開始動了刷程序的念頭,開始做功課,了解了MHD、MG和bm3,也咨詢過一些國內(nèi)程序品牌,最終選擇了bm3。其實我的理由很簡單,我們的汽車工業(yè)還在發(fā)展中,在目前這個沃德十佳榜單還沒有進入過的時期,不少自主發(fā)動機還在靠逆向研發(fā)的階段,感覺還是比較難出程序大師的(注意:比較難,不是沒有,國內(nèi)也有好程序,別打我)。所以,我選擇了在這方面篤信外面月圓。
bm3全稱bootmod3,是加拿大Protuningfreak(簡稱PTF)公司開發(fā)的寶馬OBD直刷ECU云平臺,在歐美和MHD、MG并稱寶馬3大平臺。其中,MHD專注寶馬6缸,兼顧N13;MG專注B48和B58;bm3基本支持寶馬全機頭。這3個平臺,都免費提供了datalog功能,也就是詳細的發(fā)動機數(shù)據(jù)記錄,感謝這個功能,讓我知道了原來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品牌的不同油站都存在油品差異。
好了,接著開始聊到個別改裝店的程序營銷話術(shù),大致內(nèi)容如下:這些外國罐頭,是外國工程師用外國車,加外國油,在外國調(diào)試的;國內(nèi)的油品、海拔、氣候、路況等等因素差異,他們并不能適應國內(nèi)的車輛,我們應該刷針對國內(nèi)專門調(diào)試的程序。
問題來了:目前知識匱乏的我,還沒有聽說國內(nèi)哪位程序商能夠掌握祖國大地各個油站的油品質(zhì)量檢測報告,各個城市的氣候數(shù)據(jù),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連400毫米、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哪里都不知道,更別談海拔數(shù)據(jù)了。如果真的有這么細致的調(diào)試,假如我從海南自駕游到黑龍江,或者從上海自駕游到四川,是不是需要到每一個城市程序代理商處重新刷寫一版程序呢?
簡而言之,主機廠在設(shè)定出廠ECU的時候,其實是考慮了全球范圍適用的原則,對發(fā)動機的余量設(shè)置的比較大,容錯率很高,而刷寫程序不同于CPU超頻,只是把余量降低一些,來獲得更大的動力,當然相應的容錯率也會降低。那么帶來的后果就是可能車主需要選擇更合適的機油,加更高標號的汽油,更關(guān)注車輛的細微變化。另外想提一嘴的是,目前的ECU風氣感覺有些被直線加速賽帶歪了,程序品牌宣傳大多會說自己的01或者04成績多少,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。想說的是,買了4缸機器的我們,大多數(shù)人的用車場景還是買菜,并不在于追求機器極限,而既快又穩(wěn)還安全的這類違背物理定律的設(shè)定,在我匱乏的知識庫里是不存在的。其實推而廣之,任何產(chǎn)品都一樣,有優(yōu)點就會有缺點,一個完美無瑕的產(chǎn)品,是不存在的。這也是改裝最容易踩的坑,追求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,請各位記住,有取必有舍。
以上,可能觸及了一些老板的蛋糕,還請見諒,我只是一個普通車友,和身邊的朋友僅僅是希望我們能夠有一個更規(guī)范健康的汽車后市場,共勉。
二、TCU篇
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感受過,B48匹配的ZF 8AT齒比設(shè)計過分追求省油了,導致了兩個后果:(一)低檔位換檔有頓挫感;(二)升檔過快,40-80 km/h速度區(qū)間,長期維持1K轉(zhuǎn)速巡航,輕點油門降檔不積極,維持高檔位拖檔勉強拉轉(zhuǎn)速到1.3K才開始有動力,如果油門踩深一點,降檔后車輛前竄的比較突兀。以上兩點造成市區(qū)跟車的時候比較難受,而刷了ECU后愈加放大了困擾。于是開始科學上各大論壇了解TCU,也就是變速箱程序的功課,發(fā)現(xiàn)了XHP,一個專注玩了寶馬ZF變速箱程序十多年的歐洲程序商。也沒什么好多介紹的,MHD、MG、bm3都官方推薦的變速箱程序。(請別拿插OBD盒子解除扭矩限制的半吊子TCU來對比)
簡單聊聊使用感受:(一)降檔不積極的問題基本解決,輕點油門降1檔,原廠降1檔深度現(xiàn)在降2檔,80km/h 的車速8檔動態(tài)地板油直接降4檔,整體感覺運動性提升了很多很多,有點類似Giulia 280的換檔邏輯調(diào)教。(二)高油壓的設(shè)定較大改善了低檔位換檔頓挫,幾乎無感換檔,不過剎車3降2的拉扯感仍然存在,較原廠好了很多。(三)極大提高了撥片換檔速度,原廠撥片降檔能明顯感覺到儀表欺騙,檔位顯示降檔、轉(zhuǎn)速顯示提高,才輪到真的降檔,現(xiàn)在幾乎是秒降,撥片不再是擺設(shè)。總結(jié)就一句話,以后誰要是再告訴你寶馬調(diào)教ZF運動性很牛X的,直接拿XHP打他臉。
三、避震篇
BMW對4系的定位,懸掛調(diào)教已經(jīng)偏向運動化,原廠避震的駕駛感受,足以應付日常的買菜路段,舒適性還是不錯的,但是有3個點讓我一直不太滿意:(一)姿態(tài)不夠好,前輪胎葉子板間隙50mm,后輪胎葉子板間隙55mm,整體設(shè)置前低后高,加上腰線走向,有些翹屁股的感覺;(二)側(cè)傾支撐日常使用還可以,不過如果遇到高速急變線或者匝道車速稍快,就會明顯感覺到側(cè)傾,同時車尾的跟隨性會稍差;(三)避震桶阻尼偏軟,路面濾震相對更好,但彈簧回彈時會覺得有點拉不住,舉例,15時速正面雙輪同時過減速帶,輪子落地后會明顯感覺到車頭還會上下晃一兩次才歸位。
基于上述需求,開始著手研究避震的功課,循序漸進了解了一圈短彈簧- 套裝避震 – 絞牙避震。經(jīng)過分析和以前玩車的經(jīng)驗,短彈簧只能滿足需求(一),屬于改裝彎路,放棄;套裝避震的不可調(diào)或者僅高低可調(diào),不太適合能明確知道自己需求的用戶,放棄;最終還是走上了絞牙避震之路。絞牙的品牌之多,灣灣,日系,德系,眼花繚亂,開始泡各種論壇和油管。最后遵循德系用德系的原則,開始進入幾乎F3X論壇的日常,關(guān)于BilsteinB16和KW v3的選擇。
v3幾乎是每一臺F3X都繞不開的避震推薦,幾乎所有的改裝建議,都是v3,身邊也有不少車友裝了,試駕了幾臺,感受確實舒適度還可以,但是有兩個痛點:一是最高指導高度安裝后僅剩前1.5指后1指,通過性有不小的問題;二是每次調(diào)節(jié)后避震阻尼都需要拆下避震筒,意味著打亂定位數(shù)據(jù)和更高的調(diào)節(jié)成本。試了下車友的B16,并沒有網(wǎng)上眾口一致的“硬”感,種草、做功課、拔草。
聊聊選擇B16的原因:(一)低速壓縮回彈一體調(diào)節(jié),前輪只需原地打方向伸手即可,后輪緊急情況只需要一個千斤頂,調(diào)教方式極其友善。(二)單筒倒插的設(shè)計對寶馬的麥弗遜懸掛更友好,簡單說就是粗壯的筒身承擔側(cè)向力,同時倒插設(shè)計的響應更快。(三)最高指導高度友善,目前前后離最高指導高度-5mm,車身高度還有前25mm,后20mm,市區(qū)駕駛通過性完美。
關(guān)于防傾桿拉桿,也就是俗稱的“李子串”,只要是換了避震,或者調(diào)整過高度(比如換短彈簧),記得一定一定一定要換可調(diào)李子串,因為每個避震廠牌的筒身李子串安裝孔位高度設(shè)計不同,車身高度也會影響李子串的位置,所以基本上動過避震就破壞了原廠的防傾桿介入邏輯,也許很多換裝店(沒資格稱為改裝店)的做法是跟客戶說不需要換李子串,結(jié)果導致了改避震后體驗極其糟糕。以我自己安裝B16為例,安裝后如果沿用原廠李子串,會導致防傾桿向上提拉,也就是直行已經(jīng)保持著防傾桿介入狀態(tài)。剛裝好避震時間太晚了,還沒來得及換李子串就走了,這一路上簡直了,方向好像神經(jīng)病一樣,原地打方向都會有拉扯感,會覺得整臺車緊繃到非常難受的狀態(tài)。第二天換了李子串,相較原廠加長,直行時防傾桿處于放松狀態(tài),才感覺到避震的韌性和整臺車自然的狀態(tài)。我想,這也許就是很多人覺得B16硬的來源?反推v3為例,v3的李子串安裝位置比原廠低不少,導致了如果不換李子串會使防傾桿向下按壓,也就是推遲了防傾桿的介入時機,不知道這是不是大多數(shù)人說v3舒服的原因,因為幾乎沒有防傾桿的介入,成為了真獨立懸掛。買菜車李子串調(diào)整的思路,我希望保持直行放松的狀態(tài),防傾桿不介入,遵循這個原則,四輪落地升起車輛,拆除兩邊的李子串,使防傾桿處于放松狀態(tài),然后量好兩個安裝孔位的距離,調(diào)整李子串的長度和角度,在保證不拉動防傾桿、不扭動李子串球頭的基礎(chǔ)上直接安裝,試車效果完美。
聊聊駕駛感受,B16目前阻尼調(diào)成前4后3,真的不硬,甚至還挺舒服,單筒倒插的響應和韌性不是正插能比的。舒適度比4系原廠避震略硬一點點,前輪顛簸路段會略略感受到方向盤有一點點打手,也可以理解為更清晰的路感,后排幾乎不跳,老婆和朋友都還可以接受。側(cè)傾支撐和阻尼反應跟原廠比較是天差地別,原廠在高速急變線時,會明顯感受到車頭先過,車尾才跟上,到位之后車尾還會有一點輕微的擺動,現(xiàn)在變線可以說干凈利落,車身一體性更強了。
最后想吐槽一下,KW最近挺飄的,趁著疫情漲一波價,v3公價都1.89w了,作為一根非全長可調(diào)的半絞牙避震,差幾K就趕上OhlinsDFV的價格,想想Ohlins的單筒倒插、雙流閥、鍛造筒身、全長可調(diào)等等,哪一項不把v3按在地上摩擦,我想KW一定是對自己有什么誤解,妄想自己成了殿堂級,哈哈。
四、剎車篇
最開始動換剎車的念頭,是因為原廠剎車皮實在太多粉了,輪轂洗干凈開兩天就能從銀白變槍灰。后來刷了ECU改了避震之后,駕駛習慣稍微變得激烈了,覺得原廠剎車的前段虛位有點大,信心不足,同時高速踩多了會感覺到剎車變軟,也就開始研究剎車的功課了。
繞不開的幾個大牌:AP Racing,Brembo,Alcon,Stoptech等等。琢磨剎車的時候,定位很清晰,最大只需要355盤,19寸輪轂用380盤,重、貴、散熱差、抖動幾率高,日常使用除了塞滿輪轂空間一無是處,而塞滿在我個人的審美觀里并不好看。遵循夠用就好的原則,選定AP,匹配355盤的新一代卡鉗街道8530和9540,還有就是5000R系列。試過8530的腳感,偏軟一點,而且街道卡鉗的防塵套老化也是個問題,有點猶豫。直到試了9660,完美的腳感,完美的重量,除了街用1萬公里左右一次清洗,幾乎沒有任何槽點。
最終落地的方案:AP 9660 + Belfe 355劃線盤 + EndlessMX72 + Goodridge鋼喉,剎車油選了萬金油ATE Typ200。使用感受:前段較原廠加強,但比較溫柔,中段剎車力度來的比較強,踩到后段自己都有點受不了G值了,整體感覺非常線性,剎車信心很足。
五、輪轂和一些雜七雜八
4系標配的銀白色400M實在是塑料感太強了,好廉價的感覺,作為外貌協(xié)會的我實在難受,決定換個大腳。湊巧碰到本地M2車主賣原廠437,計算一下數(shù)據(jù):9J/10J,et29/40,原廠避震傾角情況下略微突出葉子板1cm不到的樣子。果斷開車去提圈,裝車,完美不蹭。改了避震后,調(diào)整了后傾角,目前-1°50′,幾乎和葉子板齊平,大內(nèi)凹的動態(tài)真迷人。
剩下的就是一些內(nèi)飾的折騰,換了一套祖國版MP干碳內(nèi)飾,一對祖國版3D撥片,陶瓷大雞腿,座椅和門板換成紅色DAKOTA真皮,都是些常規(guī)內(nèi)容了。講個笑話,原廠的銀鋁門把手割手,換了祖國MP,門把手嚴絲合縫,吻合度比原廠還高,所以不要迷信進口,華晨的做工真的很可以。
寫在篇末,一些廢話,和小小的倡議。
耐心看完一大篇的車友們應該都發(fā)現(xiàn)了,我沒有動排氣,雖然每個男人都對排氣聲浪著迷,但是實話說,B48這套小破4缸出來的排氣聲真的一般般般般般般,目前聽到還不錯的可能也就艾斯曼和原廠48P了。其實我挺不能理解不少車主落地的第一件改件是炸街排氣的,一兩百hp的馬力,干吼不走好尷尬的感覺,不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啦。
篇末套用相聲達人溜溜哥的一句話:給夢想尊嚴,讓道路安全。倡議:不半夜炸街,不在市區(qū)或開放山路飆車,從我做起,改變普通人對改裝車的印象,共同維護我們來之不易的改裝空間。